互联网之下没有新鲜事

最近沉迷抖音,刷了不少搞笑视频。上周朋友来北京看病,陪他在城里溜达。晚上回到酒店,我们俩一起刷抖音,互相推荐好玩的视频。结果发现,我们竟然刷到了好多相同的视频。这让我有点惊讶,也让我开始思考抖音的推荐逻辑。

猜你喜欢

抖音的推荐算法很厉害。当你点赞一个视频,算法就会把你和另一个喜欢这个视频的人归为同一类群体。然后它会通过大数据分析,推送更多类似的内容给你。这就是所谓的“猜你喜欢”。其实,字节跳动的上一个产品——今日头条,也是靠这种“千人千面”的推荐机制,一出就绝杀了其他产品。我曾经也沉迷过很久,但后来发现,这种推荐机制虽然能让我找到我喜欢的内容,但时间久了,就会觉得有点腻味。天天吃烤鸭也会腻,更何况是一些内容有点LOWB的视频呢。不过,字节跳动在这一领域确实是最成功的公司。

曾经也痴迷过网易新闻,但越看越觉得没意思。上面的内容大多是我不关心的事情,感觉网易在内容推荐上不太成功。最早喜欢刷的是chinaz的新闻,后来又喜欢上了腾讯科技,再后来是今日头条。之后,我又开始刷知乎和抖音。

知乎一直被很多人推崇,说它很“玄”。我看到很多重度用户在里面活跃,但自己刷了几次后就失去了兴趣。因为我觉得上面的内容有点假。很多回答就像命题作文一样,明明是很小的事情,却被写得很大。然后,一个看似高大上的人出来讲一堆大道理。我觉得这有点扯淡,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,把问题解决了就好,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。

独立博客

后来,我开始写博客,发现独立博客还挺有意思的。每个人都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多面性,比如写代码、写文章、摄影、骑行……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棱角。我逐渐沉迷于这个圈子,觉得很有意思。

但看多了之后,我又开始觉得无聊。因为话题和内容都是有套路的,一旦看多了,就会麻木。记得第一次看到有人教如何制作朋友圈,我特别兴奋,还自己动手写了个插件实现。这种快乐是超越低级趣味的。

后来,我发现独立博客的内容也开始落入套路。不是说写的人俗了,而是我看多了之后,就会觉得“哎,还是这个东西”。导致我看的欲望开始降低,我又开始去论坛看看,把V2EX的账号翻出来,还注册了大佬论坛。看了一段时间后,我又觉得没意思了,因为论坛里水文章太多。当然,社区不可能完全没有水贴。我开始泡V2EX,目前在互联网论坛里,V2EX大概是我见过活跃度最高的社区,甚至超过了知乎和豆瓣。不过,V站确实比较小众。

喜新厌旧

我喜欢新鲜的东西,讨厌陈旧的东西。见证了太多网站从顶流走向衰老,比如知乎、豆瓣、贴吧、微博、天涯论坛。衰老无非是两种情况:一种是优质用户流失,一种是内容逐渐泛化,变得没意思。

有趣,应该是衡量一个平台的重要参数。对我来说,知乎、微博、头条这些平台都非常无趣。当然,也许我不是这些平台的目标客户群体。

说到扩大规模和内容质量的关系,扩大规模一定会让平台无趣吗?这也不绝对。看看B站和A站的发展,结果截然不同。A站保守打法现在混得不行,而B站虽然被用户骂,但目前的有趣程度还算可以,所以并不是扩大用户规模,有趣内容就一定会被稀释,这个很难像1+1=2,能列出来一定的等式,更多的是每个平台都在摸索中前进。

有趣内容

平台一定是有趣,才能留下用户,当它无趣的时候,或者当下它还活着,但是它的寿命已经在生死簿上写好。

有点东西

想想我写独立博客已经两三年了,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。也许,独立博客真的有点东西。本文为记录想法的一些片段,想到哪里写到哪里。

《 “互联网之下没有新鲜事” 》 有 7 条评论

  1. 吴杰博客 的头像

    V2EX我也爱看,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上去签到领个铜币,然后把进度条刷绿😂

  2. 老何 的头像

    你以为的新鲜事,可能是人家的旧闻 :)

  3. 紫慕 的头像

    独立博客主要是来来回回看的人就那几个,每个博主的写作风格比较接近,基本上不会跳脱。不是有什么十年之约这些,可以随机跳转=一些有趣的博客来看。
    喜新厌旧,人之常情,像我,手机里的歌听多了就会删除掉,然后重新找别的听。

  4. obaby 的头像

    嗐,何止互联网啊
    太阳底下没鲜事。

  5. 皇家元林 的头像

    我现在严重怀疑,我在平台上买东西都被大数据拿捏了。

  6. 粽叶加米 的头像

    我不太喜欢刷抖音,只是偶尔打开看看关注的一些自认为质量高的抖音号,就会出现一些问题,就是会对当前的网红热点之类信息滞后或压根不知道。

  7. XIGE 的头像
    XIGE

    我也喜新厌旧,抖音我也爱刷,算法确实讨厌,现在我是多个手机多个号,每个号保持一个内容,时不时看看打发下时间不错。个人博客记录个人的我都爱看,不太喜欢那种教人做什么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